水稻畝產同比增收幾十公斤,閑置的天北糧庫和永進村烘干塔被盤活,20多名農民在這個收獲季能額外賺到20余萬元——近日,記者在蛟河市天北鎮了解到,蛟河市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局之年便喜獲豐收。
近年來,蛟河市堅決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今年,他們積極建設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充分發揮地方政府政策、資源優勢和國有資本服務國家戰略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建設集中連片、可規模化經營的高標準水田,從而實現聯農帶農、企業增效、財政增收。
產業園項目由吉林市國有資本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總投資1.3億元,建設地點覆蓋天北鎮、天崗鎮、河南街道、新農街道。項目以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為引領,著力打造耕地保護示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區、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意在未來引領全省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
記者在產業園的田間地頭看到,收割機駛過金黃的稻田,稻谷從收割機的管道傾斜而下,裝滿了停在路邊的運輸車。運輸車把糧食運到天北鎮永進村的烘干塔烘干,再轉運到天北糧庫儲存。
“今年風調雨順,下霜晚,預計水稻畝產比去年要高出一兩百斤,稻花香畝產量能達到1700斤。”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劉偉剛說,他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機械化收割,確保顆粒歸倉。他們平時保證3臺收割機作業,最多一天7臺收割機作業。
劉偉剛說,產業園今年從春種到秋收做到全程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強了田間管理,針對不同的品種施用農藥和肥料;今年下霜晚,生長期長,充分滿足了稻花香這種生長期相對較長的品種的生長需求。
“引進這個項目帶來的連鎖反應特別明顯,不僅盤活了鄉鎮閑置資產,同時很多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得到收入,在園區打工還能實現新的增收。”天北鎮鎮長王玉成說。
天北糧庫已經閑置近7年,今年被產業園以2萬元的價格租用一部分,經過維修后派上了用場。產業園水稻運輸、烘干、倉儲全程雇用當地農民,工資每人每天在200元到400元之間,今年第一個豐收季,產業園的工資支出達20余萬元。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紅 通訊員 劉子馨 松花江網編輯 熊紫旭)
原標題: 蛟河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喜獲豐收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霧凇融媒網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體中心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