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青山綠水,黛瓦白墻。細雨輕煙,宛若江南。
采訪第一站——磐石市寶山鄉北鍋盔村著實令人驚艷。
北鍋盔村,是磐石市鄉村變革的樣本,更是磐石市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一個縮影。
磐石是紅色的。一抹中國紅,滿城愛國情。深耕紅色,紅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讓紅色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磐石是綠色的。田疇沃野,希望的種子已破土而出。綠色生態,融合發展,村富民強的全域鄉村振興大美格局正在形成。
磐石是金色的。有著吉林市“工業重鎮”之稱的磐石市,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一個個新業態、新增長點正在孕育。
“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和排頭兵”是磐石市“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磐石市正是以這樣的決心,再筑磐石新高度。
道阻且長,行則必至,初心如磐向未來!
初夏時節,萬物拔節,一派生機勃勃。
行走在磐石大地,產業轉型升級邁上新臺階,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招商項目穩步推進,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作為傳統產業占比大、有著吉林市“工業重鎮”之稱的磐石市,奮進的步伐日漸輕盈。
“如同一盤大棋局,落子有聲,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一個個新業態、新增長點正在孕育。”5月31日,磐石市發改局局長周立國解讀著磐石市的產業現狀,“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革命性力量,開始融入勢大力沉的傳統產業中,磐石市經濟結構呈現出優存量與擴增量并舉的嶄新格局。”
辯證看待“新”與“舊” 傳統經濟大市“自我革命”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過去,鋼鐵、冶金、水泥等傳統產業一度讓磐石經濟快速騰飛,但產業結構總體偏重、傳統動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讓磐石的發展步伐越來越沉重。
如何在地方經濟增長的追求中與百姓對“藍天白云”的渴望上尋求平衡點?近年來,磐石市辯證看待“新”與“舊”兩者關系,通過“高處布局”又從“低處落子”,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走進位于磐石市明城鎮建龍鋼鐵有限公司的節能減碳富余煤氣自備發電項目同步配套的智慧煤氣發電工廠,一座座設備在自主運行,偌大的無人工廠仿佛在演奏舒緩的“無聲交響樂”。
吸進工業廢氣,呼出綠色能源。建龍鋼鐵富余煤氣自備發電項目將曾經令人頭疼的工業尾氣變成了綠色能源,這是“雙碳”背景下磐石市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路徑的積極作為。
距離建龍鋼鐵40多公里,磐石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之一的新型建材產業園內,金隅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15兆瓦光伏發電、智能工廠改造工程接近尾聲。
“智能工廠改造項目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實現了各工序生產集中管控,是從‘制造’到‘智造’的產業現代化綠色轉型發展道路上再次邁出的堅實一步。”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地向記者描述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磐石市委、市政府從高處著眼,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控“兩高”項目建設,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生產,大力推動水泥、鋼鐵等重點行業全流程綠色化改造,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循環生產體系,奏響了工業產業逐“綠”向“新”的主旋律。
落實是最后的檢驗。去年,磐石市鋼鐵產業帶動上下游行業產量增長10%以上,達到歷史最高水平,9個技改項目建成運營,金屬冶煉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西點藥業在鞏固上市成果基礎上,新建研發中心、中藥現代化提取車間項目,帶動健衛萊細胞治療中心、無抗獸藥等醫藥產業項目加速推進,醫藥健康產業整體實力大幅提升;金隅冀東綠色建材產業園建成投產,吉恩鎳業年產6萬噸硫酸鎳項目主體順利完工……一系列最新數據為磐石新舊動能轉換起勢提供了注腳。
平衡把握“守”與“創” 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
老牌的產業、老牌的企業在追求新變化的同時,一批新業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也孕育而生。
走進磐石經濟開發區吉林卓創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作業嫻熟,各生產線開足馬力,加快生產,趕制訂單。
這是一家主要生產羰基鎳粉和羰基鐵粉的企業,是國內唯一一家采用中壓法生產羰基鐵粉及常壓法生產羰基鎳粉的企業,多項高品級產品、生產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產品應用于軍工、模具、磁性材料等領域,遠銷國內外多個地區。
羰基鎳粉的生產可以視為磐石市在發展新材料產業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周立國介紹,該項目的生產技術不僅申請了發明專利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還獲得吉林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000萬元資金支持以及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這也是磐石市決策者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平衡把握“守”與“創”的生動印證。
“守”要因勢而動,因地制宜。如今,依托磐石經濟開發區,磐石著力打造的醫藥健康產業園區、冶金建材產業園區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的“一區三園”產業空間布局已經形成,很多項目已告別“單打獨斗”,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態勢,成為推動磐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創”要因時而變,鳳凰涅槃。磐石市充分利用吉浙對口合作的有利契機,與世界級專家建立合作關系,大力建設覆蓋醫藥健康、日用化工、畜牧農林等多產業的醫藥健康產業園,主要生產可以替代抗生素的產品,推動無抗產業“從無到有”,“破土而出”。目前,億達碳業年產6000噸碳纖維氈項目已經投產,帶動磐石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速超過20%;而過去一年,磐石市的創新驅動更加強勁,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戶。
準確拿捏“破”與“立” 揚“長”補“短”邁向新征程
今年4月初,隨著總投資3.2億元的吉林億達碳業年產6000噸碳纖維氈項目建設提速,磐石市又一批重點項目拉開了提速建設的序幕。
“2024年,磐石市5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20個已全部復工建設;5000萬元以上擬新建項目31個,總投資36.87億元。”周立國說,續建與新建項目是磐石市破舊立新的一面“鏡子”。
“如今園區整潔有序、環境優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場景早已不見了蹤影。”這是傳統水泥企業——金隅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后的變化,也是磐石市目前工業產業逐“綠”向“新”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磐石市開始在揚“長”補“短”上狠下功夫,一系列補鏈、延鏈的項目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
過去一年,磐石市開工建設雙勝豐高端制藥、龍昌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等5000萬元以上項目51個,項目數量位居地區首位。強化項目謀劃儲備,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圍繞“六新產業”“四新設施”,滾動充實項目儲備庫,總投資66.95億元的19個億元以上項目納入吉林市項目大盤。
磐石市通過在機制變革上破舊立新,持續發力做活文章。2023年到2024年,動態調整181名“企業知心人”,實現常態化訪企紓困,801個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搭建服務企業產需對接平臺,幫助企業向上爭取各類扶持資金9978萬元、融資貸款8.8億元、助企清欠4.2億元,為經營主體減負2.5億元。
一個城市的定位,如何標注?正如今年1月6日,磐石市委書記金永善在“磐石市縣域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推介研討會”上所言,磐石要實現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除了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把根扎牢,繼續做大做強,更需要新動能的注入。
“讓企業向‘新’,讓城市變‘綠’。”在轉型升級發展的道路上,磐石市對固廢、危廢、醫廢、秸稈等廢棄資源實現了綜合處置,傳統企業在向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上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落子聲”正在磐石大地此起彼伏。(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巍 松花江網編輯 孫桂芳)
原標題: 堅如磐石 轉型發展向新行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