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
吉昌鎮“吃”了秸稈 “肥”了土地 “鼓”了腰包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金色海洋”。在磐石市吉昌鎮國家地理品牌——“千塘稻”種植基地,及腰深的水稻植株從黑土地里吸足了養分,迎著驕陽,顆粒飽滿的稻穗迎風搖擺著。
這里的“千塘稻”是綠色的地理標志性產品,其中低端的品種也比傳統種植的水稻價格要高1倍多,而高端品種的價格則更高。
“猜猜看,我們這兒的黑土地里都有什么?”吉林省吉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門春龍蹲在齊整的田壟旁,看著即將收割的“千塘稻”,喜上眉梢。
“這里添加了以秸稈為原料制成的有機肥料,增加了腐殖質含量,大大改良了土壤?!边€未等記者開口,門春龍就忍不住打開了話匣,“以前種地,化肥、農藥用得多,土壤板結嚴重,畝產效益越來越差。現在我們把用秸稈做的有機肥料還田,既有效利用了秸稈,養肥了黑土地,還不用化肥了,成本也降低了,產出的水稻品質升級了,可以說是一舉多得?!?/P>
糧以土為本,民以食為天。保護黑土地,就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一兩土二兩油”,這是對黑土地肥力的形象說法。但近些年,黑土地總量減少、功能退化、質量下降。如何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迫在眉睫。
“減少化肥用量,改施有機肥還原地力是關鍵?!北诌@一思路,在磐石市吉昌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10月份,門春龍在吉昌鎮成立了占地面積3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以畜禽糞便和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生產加工有機肥料、生物菌肥的吉林省吉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做起了黑土地的養護人,更讓玉米秸稈有了新歸宿,提升了自身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了秸稈焚燒的問題,實現了綠色循環利用。
吉旺公司回收秸稈制作有機肥料還田,提升了黑土地的土質。在吉昌鎮,通過國家檢測的“千塘稻”種植面積已達5000畝,這些土地都連續3年施用了秸稈有機肥進行了土壤改造。
對此,吉昌鎮黨委書記李恩貴說:“這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利國利民之舉,符合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目前我們吉昌鎮范圍內的秸稈基本上都實現了有效利用,不再一‘燒’了之?!?/P>
“吃”了秸稈,“肥”了土地,“鼓”了腰包。3年來,吉昌鎮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政策扶持,深化與吉旺公司的合作。同時,吉昌鎮正在努力繼續引進相關項目,進一步提升“吃”秸稈的“飯量”,實現秸稈利用的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建立起綠色循環的新型農業生產體系。
?。ń侨請笕襟w記者 張春和 松花江網編輯 徐濤)
原標題: 秸稈利用 | 吉昌鎮“吃”了秸稈 “肥”了土地 “鼓”了腰包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霧凇融媒網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體中心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