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鐵塔林立的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廠,道路兩側綠草茵茵綠樹成行,空氣中幾乎聞不到異味,生產尾氣像白云一樣融入藍天,處處展現出花園工廠、清潔工廠的時代新貌。
我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傳統產業在經濟結構中長期占比較高,能源總體消耗量大,高消耗、高排放發展的老路走到了盡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同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將節能減排的“緊箍咒”變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創新訣”,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除舊布新
我市著力推動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加快退二進三、騰籠換鳥,逐步解決產能落后、結構不合理的沉疴舊疾。
曾經重工業集聚的哈達灣老工業區,經過10年開發建設已經滄海桑田。2017年冀東水泥吉林公司也告別了哈達灣老工業區,淘汰了陳舊落后的水泥生產線,成為繼吉林晨鳴紙業有限公司之后又一家完成環保遷建的大型工業企業。取而代之的冀東水泥永吉公司緊鄰礦山建設了現代化水泥熟料生產線,實現集約化生產,大大降低了原材料運輸成本。該公司還配套建設了余熱發電項目,每年能減少8.1萬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每年可消耗工業固廢40萬噸,環保效益十分顯著。
在哈達灣老工廠原址,商業綜合體昌邑萬達廣場、餐娛綜合體金地里里等現代服務業項目,萬達江畔華府等地產項目拔地而起,原本灰黑色調的工業區蛻變成流光溢彩的時尚街區。
我市重點工業企業強化科技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將資源向排放更低、效益更高的產品轉移。近年來,吉林石化公司先后關停了丙烯酸、精萘等低效生產裝置,保證ABS、聚乙烯、合成橡膠等優勢產品穩產高產。隨著國家環保管控力度加大,機動車排放標準持續提高。2018年末,吉林石化建成投產35萬噸/年烷基化裝置,實現國Ⅵ油品質量升級目標。今年7月,吉林石化通過科學優化攻關,成功破解汽油質量再升級難題,更加清潔高效的國ⅥB標準車用汽油提前6個月投放市場。
10年來,我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第二產業比重比2012年下降了13.2個百分點,而排放強度約為二產1/3的第三產業比重則提升了10.3個百分點。
循環發展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工業“三廢”也是寶貴的生產原料,生產余熱也是可利用的能量。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最大化利用資源能源。
吉林中澤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設新型建材產業園,對大黑山鉬業尾礦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既符合國家大宗固廢處理政策、國家新型綠色建筑環保產業政策,又能滿足新防火保溫型集成建材市場發展需求。這個項目在“十四五”期間達產后,年綜合利用鉬尾礦1300萬噸,尾礦綜合利用率70%,年產值可達百億元規模。
“能源就是資源、節能就是創效”得到企業普遍共識,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的精細化管理理念滲透并落實到企業生產各個環節。
吉林化纖集團下屬企業吉盟公司、奇峰公司腈綸生產過程發生化學放熱反應。企業引入熱泵機組,對腈綸生產線循環水系統進行余熱回收,用于化纖股份人造絲生產加熱,既減少了生產人造絲蒸汽消耗,又節約了大量冷卻用水。這個熱能回收利用項目一年可節約蒸汽20多萬噸,降低生產成本2800余萬元。
吉林石化煉油廠每年回收硫磺2萬多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硫4萬余噸,回收的硫磺則用于生產硫酸,將污染物變成重要的化工原料。
蛟河天崗石材加工產生的石粉用來生產裝飾材料,吉林石化生產丙烯腈產生的含硫廢水用來生產化肥,熱電企業排放的粉煤灰被用來生產建筑材料……
綠色低碳發展的大勢,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循環經濟領域,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源頭管控
削減污染物排放關鍵是管住源頭。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綠色企業創建,實施源頭管控,開展點源網格化管理和“一源一策”攻關,全面提升工業企業綠色生產水平。
2014年,吉林石化建設完成污水深度處理項目,廢水排放COD指標由原來的80毫克/升進一步降到50毫克/升以下。2019年,吉林石化動力一廠完成了為期5年的環保升級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全面達到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供熱是北方城市耗能大戶。我市在北方地區率先建成全城暖房子城市的同時,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從源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2021年,市區在網供熱面積9165萬平方米,其中5家熱電廠供熱面積達到8643萬平方米,熱電聯產供熱比例高達94.3%,從根本上改變了供熱期空氣污染嚴重的狀況。
隨著綠色農業發展縱深推進,2017年我市率先在全省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5年來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1000多噸,有效控制了農藥污染問題。
10年來,我市全社會綜合能源消耗量呈穩步下降趨勢,2021年比2012年減少381.3萬噸標準煤。“十三五”期間,我市單位 GDP 能耗累計下降7.7%。2020年全市大氣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9.3%。
節能減排作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正在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質量好轉、增長方式轉變、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崛起,拓寬了老工業基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振興之路。
( 江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海峰 松花江網編輯 徐濤)
原標題: 節能減排 | 套上“緊箍咒” 念出“創新訣”——看我市如何以節能減排促產業轉型升級的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