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于新發展階段法治政府建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論述闡釋好,深入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各方面,是當前行政法學理論和實務界的最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在地方工作期間就對法治政府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福建,他率先成立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在浙江工作期間,他率先作出建設“法治浙江”的重大決策,提出“依法規范行政權力、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浙江’的關鍵所在”;他在上海工作期間,也把法治政府建設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著力將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先手棋。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黨的十九大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之中。明確政府治理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強調“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擘畫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宏偉藍圖,提出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可以說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升級版,對于實現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成的目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將法治政府定位為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工程,強調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法治政府必須率先突破。同時,發揮法治政府對法治社會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惟有政府在實施各項行政活動過程中堅守法治底線,才能真正樹立法律權威,才能真正帶動全社會崇法向善,建設法治社會,最終實現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
當前,應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圍繞當前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任務,深化改革,不斷創新,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新突破。
第一,高度重視行政立法問題,推動行政法典編纂。要加大行政立法研究力度,深入研究行政立法中的重大問題,不斷填補立法空白。要以積極推進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為目標,重點研究行政立法領域的法典編纂問題,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貢獻行政法力量。
第二,重點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的難點堵點問題,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要重點研究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問題,規范行政決策程序。研究進一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問題,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研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問題,確保法律有效實施,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第三,重點研究多元化解行政爭議問題,保證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重視研究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問題,重點研究行政復議法修改問題,“優化行政復議資源配置,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
第四,重點研究行政權力的監督問題,完善法律監督體系。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任何國家,法治的重心都是制約和控制行政權力,防止其濫用和異化。我國依法治國、依法治權的核心也是針對行政權力及其行使。為此,必須重點研究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問題,為完善我國法律監督體系作出努力。
第五,重點研究“放管服”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問題,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也即人民滿意的政府,要求以人民滿意為目標追求,將公共服務上升為政府主要職能,通過優化政府結構、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政府效能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要堅持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統籌結合,使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分級分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到“減市場規制之政,放過度集中之權,管健康安全之事”。 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要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完善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辦理等制度。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增強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優化整合提升各級政務大廳“一站式”功能,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
第六,重點研究政府守信踐諾問題,加快建設誠信政府。誠信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公務人員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信守承諾。要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準確記錄并客觀評價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對職權范圍內行政事項以及行政服務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的履行情況,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要構建廣泛有效的政務誠信監督體系,建立健全政務誠信專項督導機制、橫向政務誠信監督機制、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評估機制。要健全政務誠信監測治理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制度,將違約毀約、拖欠賬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向社會公開。要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失信懲戒力度,重點治理債務融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等領域的政府失信行為。
第七,重點研究信息網絡技術運用于法治政府建設問題,加快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就是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實現政府治理信息化與法治化深度融合,優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數字化水平。要加快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盡快建成從中央政府到地方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網上政務全覆蓋。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盡快建設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統一公開查詢平臺。要加快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為應對“數據孤島”困境,應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推進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數據開放共享,優先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領域政府數據向社會有序開放。要切實維護數據安全。嚴格落實《數據安全法》,保護個人、組織與數據有關的權益。建立健全國家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國家機關數據安全保護責任。要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執法。加強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加快建設全國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建立全國行政執法數據庫。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在法治政府建設中加以貫徹落實,為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全面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松花江網編輯 徐濤)
原標題: 法治政府建設的根本遵循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