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畫上吹口氣,白鵝的絨毛都在動,像真的一樣!”4月底,吉林省吉林市首屆民藝展上,一幅售價5.8萬元、名為《舒蘭白鵝》的黏土羽畫引來眾人圍觀、交口稱贊。
這幅畫的作者是舒蘭市黏土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紀艷蕊。今年34歲的紀艷蕊是一名比較感性的女性,她說,“是舒蘭這片土地生我養我成全我,我唯有以愛報答”。
紀艷蕊出生于舒蘭市平安鎮豐收村,少年時期即愛畫畫。年少時歷經生活波折和家中變故,她力所能及幫助補貼家用,但即使再忙再累,她也沒有改變熱愛、忘記畫畫。
熱愛,讓紀艷蕊在繪畫之路上不停奔跑;堅持,讓她在藝術上不斷登頂新的高峰。憑借在藝術上的造詣,她順利成為吉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2012年,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在舒蘭市創辦紀老師藝術工作室。
紀老師藝術工作室辦得紅紅火火,很多孩子上門跟她學畫,還有一些客戶慕名前來請她創意設計。直到有一天,她遇見球黏土。
2017年,紀艷蕊前往水曲柳鎮創作,當地特產球黏土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了。從此,黏土畫成了紀艷蕊新的創作方向:先用手捏出一個個傳神的形象,再將其鑲嵌在畫板之上。感恩于家鄉的黏土,她創作了一幅又一幅有關舒蘭的美作:《天佑中華》被舒蘭市美術館收藏,《金秋》被文學期刊《細鱗文學》收錄為封面,多幅作品榮獲吉林省民間文藝獎、入展吉林省女美術家協會作品展。
相較于傳統繪畫,黏土畫更有立體感,色彩簡單明快,飽和度高。在她的手中,黏土以豐富藝術形式展現出舒蘭的獨有魅力。鑒于在創作上的成就,去年,她被舒蘭市認定為黏土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23年,她又將鵝毛、鵝絨融入到黏土畫創作中:用刮刀將黏土一層一層附著在經過造型的畫板之上,用配好的染料對鵝毛、鵝絨進行著色,粘在黏土之上,這樣,一幅帶有舒蘭地域特色的黏土羽畫便栩栩如生了。
“用愛作畫,畫中有愛,畫外亦有愛。”這是舒蘭人對紀艷蕊和她的作品的評價。
(江城日報記者鄔洪亮 李偉洪 松花江網編輯 宋丹)
原標題: 奮斗者正青春丨泥球“捏”出家鄉美——記舒蘭市黏土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紀艷蕊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霧凇融媒網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體中心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吉林市融媒體中心(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霧凇融媒網、霧凇融媒APP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