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奮斗者正青春》,一起來認識一支由60名青年航空人組成的“獵鷹”L15高級教練機研制交付保障團隊。從一張空白圖紙開始,到如今縱橫萬里蒼穹,“獵鷹”L15高級教練機已達到國際同類飛機先進水平,這背后與研制交付保障團隊的青年科研人員十余年如一日的接續奮斗密不可分。在一次次起飛降落中,青年科研人員不斷對教練機各項性能進行改進,始終牢記航空報國初心,踐行航空強國使命,為我國飛行員培養和戰斗力生成提供保障。
在江西南昌,新中國第一架自制飛機誕生地——航空工業洪都公司,國產新型高級教練機“獵鷹”L15的研制交付保障團隊正在為年度生產、交付忙碌著。“趁青春,多做些對國家有意義的事”,是這支年輕團隊的共同追求。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教練機梯隊壓軸出場,“獵鷹”L15也米秒不差、威武受閱,這讓團隊成員們自豪不已。團隊與部隊官兵同進場、共保障,高效協同、上下聯動、快速響應,用無數日夜鏖戰,換來受閱飛機的絕對安全。
航空工業洪都 飛機總裝廠動力安試工 朱宸宇:能夠參加這樣一項無上光榮的任務,我和我的同事們倍感自豪,其中有艱辛、有波折,任務時間緊湊,我們一直在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當看到我們的裝備順利展現在祖國和人民面前的時候,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鷹撮霆擊,獵食九霄。戰鷹叱咤風云,離不開飛行員的精準操控。而要培養能打贏未來戰爭的優秀飛行員,就一定離不開一款先進的高級教練機。“獵鷹”L15高級教練機不僅要滿足第三代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需求,還可通過局部系統配置調整,適應未來先進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要求。這對設計人員既是挑戰,也是勇攀高峰的機遇。重擔落在了航空工業洪都一群青年科研人員的肩上。從凍結技術狀態到完成詳細設計再到2006年3月首飛成功,團隊僅僅花了500多天,這在當時我國新機設計中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新機研制的一個奇跡。
時任“獵鷹”L15新機生產制造室主任 嚴偉:我剛加入團隊的時候年齡還不到30歲,周圍的同事基本上也都是這個年齡段。一個新機型的研制過程其實是非常復雜、千頭萬緒的,所以大家在整個研制過程中吃住都在一線車間,24小時連軸轉。我們經常在晚上的時候,有的同事累得直接端著泡面在型架邊上就睡著了,雖然苦,但是大家心里就是有這么一股子不服輸的勁。
教練機的研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次技術革新都需要許多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努力。許多技術人員剛參加工作就與“獵鷹”為伴,如今已從初出茅廬的新手成了“久經沙場”的技術骨干。無數個日夜,試制現場燈火通明,年輕的航空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持續不斷改進優化裝備,把自己的青春與高教機一起飛翔。
航空工業洪都 飛機總裝廠生產和綜合管理室主任 何陽:我是2012年加入團隊的,當時“獵鷹”L15已經從科研轉入批量生產階段。我的師傅告訴我,“獵鷹”的每一個零部件安裝調試都很重要,它不僅關系著飛機自身的安全,也關系著兩位飛行員的生命。現在我也已經有了自己95后的徒弟,我也經常把這些告訴他們,時刻牢記安全工作就是生命線。
教練機上有上萬顆鉚釘、上萬根線路,差之一毫、失之千里,如何在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這也考驗著團隊的綜合能力。一次,“獵鷹”L15在試飛時飛行員發現與塔臺的通信時斷時續,嚴重影響飛行安全。在飛機平安著陸后,保障團隊立刻召集設計、制造、工藝等部門的同事組成工作專班,青年科研人員迎難而上,連夜分析并找到原因,排除故障,確保了后續試飛安全。
航空工業洪都 試飛站高級工程師 趙明明:我們教練機的服務對象不但是教官,還有新學習飛行的學員,他們在飛行的過程中,如果飛機發生故障,難免會有些緊張,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把飛機的質量保障上去,做好試飛任務規劃,把飛機的各項性能指標考核出來,讓他們更放心地去學、去飛,更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斗機飛行員。
除了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中國“獵鷹”還頻頻亮相國外。在國際性軍事賽事場上、在國際重大航展上、在國際飛行表演中,“獵鷹”L15高級教練機技驚四座的優異表現贏得了海外客戶的高度認可。
航空工業洪都 飛機設計所主任設計師 吳德樂:我們年輕人在遠赴異國他鄉時,面對當地復雜的局勢、艱苦的工作條件,大家不懼困難、迎難而上,每次都圓滿完成技術保障、排故處理等工作任務。團隊過硬的業務素質和保障能力,打造了完美的海外交付樣板,用實際行動擦亮了“中國制造”名片。
在一批批青年航空人的共同努力下,“獵鷹”L15高級教練機2019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支60人的研制交付保障團隊黨員占比67%,35歲以下青年占比60%。今年他們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如今的“獵鷹”飛得更好、更高。通過不斷創新發展技術,為高級教練機學員畢業后進入戰斗部隊參與飛行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以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我國飛行員培養和戰斗力生成提供硬件支撐,這正是這群航空青年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航空工業洪都 “獵鷹”L15高級教練機總設計師 張弘: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我認為,實現航空夢也是一場歷史接力賽。通過新型高級教練機這個型號,我們培養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他們跟隨型號一起成長,有的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有的成了所在領域的領軍人才,在實現航空強國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總臺央視記者 李文杰 武兵 宋大珩 熊傳剛 李竟成 顏蔚然 江西臺 松花江網編輯 熊紫旭)
原標題: 奮斗者·正青春丨青年航空人:為三代教練機插上騰飛翅膀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