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韋香惠)“云!云!云!”高揚不停在心里祈禱。他是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一名高級工程師,常被認為是能夠穿云播雨的人。今年夏天,全國多地發生高溫干旱,高揚為此完成了一場人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久旱盼甘霖,要等一朵雨做的云
41天——這是今年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預警的總天數。從7月21日開始至8月30日,高溫熱浪天氣席卷中國長江流域,對當地百姓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8月13日,高揚接到任務,前往湖北襄陽執行人工增雨作業,8月19日又趕赴重慶,直到9月3日。
人影作業需要找到云中溫度適合且過冷水條件較為充沛的部位開展。“我心里也很著急,哪怕看到一朵云,也想飛過去。”高揚說,當時的他就像一名急尋獵物的獵人,通過搭載的探測設備,尋找云中適合的位置和時機。
8月29日,在重慶工作時,抵達目標區域后,飛機異常顛簸,但這也表明作業條件十分適合。
“當時真就像一個開心的孩子。”高揚適時將所得信息通過空地通信系統告知地面指揮中心,并將新的作業方案通報機長,確保能以最為科學的路線開展作業。
2個小時后,任務順利完成,他終于松了一口氣。
然而,長時間在顛簸條件下不停地走動與通話,高揚的胃里已是翻江倒海。“結束后就癱倒在飛機座椅上,手捧著塑料袋狂吐不止,身上不停出冷汗。”但他說,心里很溫暖,“我知道,人工增雨與民生息息相關。”
常年奔波,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高揚的工作是人影飛機保障。除了要在機場和試驗室里維護和標定各類機載設備,還要經常在外執行各類應急保障以及重大科學試驗的飛行任務。
“應急保障工作就是說走就走,不管你在哪里,前方情況如何,只要一聲令下,就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今年南方增雨抗旱保障工作前,高揚的妻子剛做完手術,急需他在家安撫照顧。但接到指令后,高揚便安頓好大病初愈的妻子和兩個懵懂的女兒,收拾好維護設備和工具,當天帶領團隊奔赴飛機外場。
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高揚根據組織安排赴新疆生產兵團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期間,他結合兵團實際編制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工影響天氣“十四五”發展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在新疆呼圖壁上游地區,聯合新疆自治區人影部門,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數十次,減輕了呼圖壁受災地區降水影響,緩解了救災壓力。
“援疆帶給我的是一次蛻變,讓我變得更加堅強,在后面的工作當中,將繼續發揚兵團精神,為人影工作添磚加瓦。”
逐夢藍天,年少的理想矢志不渝
人影工作多在野外進行,辛苦在所難免。
“碰到應急活動保障,需要實時關注天氣變化,研討編寫作業方案,同時,還需要與空管部門保持聯系,確保作業區域空域的正常使用,如果天氣形勢復雜,白天黑夜連軸轉是經常的,有時候兩三天也合不了眼。”高揚說。
高揚回憶,有一次在高原地區執行保障任務,不小心把頭磕破了,但由于時間緊張,擔心錯過最佳作業時機,只是稍微包扎止血后就繼續上機工作。
“很多設備比較高,做維護需要上梯子。雖然會有各類保護裝備和措施,但還是出現過摔傷的情況。”他說。
從2011年碩士畢業至今,高揚從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已有10余年。致力于機載大氣探測數據處理平臺的建立,以及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研究。參與2個科技部重大研發專項,10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
他介紹,自己從小就對藍天和大自然充滿向往。
“男生嘛,能上藍天翱翔本身就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飛機攜帶各種高精尖設備,幫助我們揭開自然的奧秘,開展一些科學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高揚說道。(完)
原標題:(奮斗者·正青春)穿云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松花江網編輯 孫淑平)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