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不僅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繪制新藍圖,也將為在華發展的外資企業帶來新的機遇與信心,成為世界觀察新時代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中國網7月16日訊 (記者 李智)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進程中,有眾多跨國企業伴隨著中國的成長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中國網記者專訪了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本間哲朗與記者分享了松下集團伴隨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來的發展歷程,及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展望。
改革開放:為外資企業帶來機遇
“中國改革開放為外資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本間哲朗回憶,1978年,中國宣布改革開放,松下集團立即積極響應,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之一。1979年,84歲的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先后兩次訪問中國,確立120多類項目的技術合作,由此翻開了松下集團在中國發展的篇章。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松下幸之助認為技術合作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1980年,他決定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讓松下在中國正式落地。“1987年,松下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象管有限公司。”本間哲朗告訴記者,“我們剛開始就是想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服務。隨著中國供應鏈的發展,我們也在加大出口,將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和裝備供應給全球客戶。除了制造業,我們還在中國建立研發團隊,這一舉措是從20年前開始的,可以說,松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更是受益者。”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松下在中國擁有64家法人公司,約5萬名員工,近1萬名研發人員。目前,松下的不少產品都在中國研發,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產品,并計劃今后以中國的研發團隊為主,向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本間哲朗強調,從長期來說,包括松下在內的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中國不僅是制造大國、消費大國,還是創新大國。相信中國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長期穩定增長背景下,將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合作共贏: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協同發展
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松下也調整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思路。本間哲朗介紹,企業目前在中國開展的項目與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智能家居”“銀色經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具有極大契合性。
對于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本間哲朗持有開放和積極的態度。他認為,雙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贏。松下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致力于積極與中國企業開展交流合作。他相信,中國企業積極學習與發展的態度,將助力其更好地“走出去”。
談到制造業,本間哲朗認為,中國的供應鏈更強大,與中國開展合作很重要。“我們非常重視同中國生產設備以及軟件創新公司的合作,已與十余家中國企業簽約,這也是創新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機遇。”本間哲朗說。
中國政策:提振外企在華投資的信心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本間哲朗表示,對此“充滿信心”。他說:“自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以來,外資企業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為廣大在華外資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正在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議題,這對于外資企業理解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決定今后重點發展方向等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近幾年來,中國政府一直積極完善政策措施,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勢頭和經濟發展韌性與潛力顯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對此,本間哲朗表示,這讓外資企業感受到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的積極態度和堅定決心。這一措施也將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和發展提供更多便利,使其能夠享受與中國企業同等的待遇和機會,有助于提振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投資的信心,促進外資在華的穩定增長。
(松花江網編輯 孫淑平 松花江網實習編輯 徐濤)
原標題: 外眼看三中全會|松下全球副總裁: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